我的超级核潜艇(全世界有比航母还大的潜艇吗)
本文目录
- 全世界有比航母还大的潜艇吗
- 巡航导弹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的性能相比,优势劣势有哪些
- 屈服强度在2200Mpa的超级钢,这种钢能不能造出世界领先的核潜艇为什么
- 核潜艇靠不靠谱
- 有人说中国缺少大型战略轰炸机和大型战略核潜艇,你怎么看
- 你认为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核潜艇是哪一款它的实力有多强
- 中国的潜艇最深可以探索到海底多少米
- 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区别是什么
- 俄罗斯能成为超级大国吗
- 美军的海狼级核潜艇有多么强
全世界有比航母还大的潜艇吗
比航母还大的潜艇还真有,而且还不少!
一提到航空母舰,脑海中想到的就是海上的一个巨无霸,排水量几万、十几万吨,高度跟得上十几层楼高,几千人在航母上工作生活,可以搭载几十架舰载机!而提到潜艇脑海中想起的就是黑黝黝的、不声不响隐蔽在水中的细长型水下作战舰艇。在实战中潜艇是对付航母的一种得力装备,现代化潜艇在速度上基本可以追上水面舰艇,而且可以在重要航道打伏击,但如果两者比体型吨位大小,似乎根本没有可比性,潜艇和航母比什么大小?不过,还真的有比航母还大的潜艇,当然这个大不是指尺寸,而是指排水量,舰艇比大小通常都是用排水量来衡量的。
航母并非都是像美国海军那样十万吨的超级航母,潜艇也并非都是像伊朗海军那样百十吨的袖珍潜艇,两栖攻击舰这样的“准航母”就不说了,来看看真正的小型航空母舰。小型航空母舰的代表就是泰国海军的查克利·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和意大利海军的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查克利·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1.1万吨,只能搭载14架舰载机,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1.4万吨,可以搭载18架舰载机。
再来看潜艇,美国海军现役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18000,吨位比查克利·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和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都要大,俄罗斯海军最新型“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更大,达到了2.4万吨,比两艘查克利·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的吨位都要大!而且“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的长度达到了170米,已经很接近查克利·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的甲板长度!
但“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还不如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目前俄罗斯海军还有一艘不再战备值班,但仍未退役的“台风”级核潜艇。“台风”级核潜艇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建造过的最大潜艇,“台风”级核潜艇的长度175米左右,水下排水量达到了46000吨,这个排水量已经达到了中型航空母舰的水准。印度海军从俄罗斯引进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的满载排水量才45000吨,印度国产的“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的满载排水量仅有40000吨,这两艘中型航母的吨位还不如“台风”级核潜艇大!
看看上图就一目了然,这是“台风”级核潜艇和航空母舰停靠在一起的画面,台风级核潜艇在航空母舰面前,视觉上的冲击力也丝毫不差,没有被比下去!不过未来基本不会再出现超过“台风”级的潜艇了,这倒不是因为技术原因,反而因为技术的提升,相同性能和战略打击能力的核潜艇,再也不用造得那么大。而且目前的潜艇发展规律是不在追求吨位上有多大,而是在静音水平、潜射弹道导弹小型化但不影响射程这种技术上面下功夫。
巡航导弹核潜艇和常规潜艇的性能相比,优势劣势有哪些
首先常规潜艇,那下潜以后。就是一步一步地慢慢地爬呀。
就是常规动力潜艇中稍微强了那么点儿的,aip潜艇,无非就是跑的稍微快点的蜗牛。(续航能力稍微强那么一点...)
而核潜艇只要发动机和核反应堆没出毛病,人还能撑得住,他能用最大的航速跑到天荒地老去。常规动力潜艇要是跑最大航速的话,那就是跑不了一百海里,就得乖乖上浮充电。
常规动力潜艇最大的劣势已经摆这儿了,然后接下来就是第二大的劣势。
核潜艇动辄七八千吨,上万吨,最大的有4万吨(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
常规动力潜艇,最大的是我国032型试验艇。
到了六七千吨的这个级别但是主营业务就要做试验,比如说,扔上几发弹道导弹,再比如说征上几发巡航导弹,还比如说试验试验鱼雷什么的。
除此以外,普通潜艇造这么大的,怕你是傻...堆到这么大以后,潜艇的动力问题非常大,首先,正常国家这个吨位早就上核动力了。
也就是日本比较尴尬,国际不允许他有舰用核动力反应堆,所以日本才不得不在苍龙级,潜艇上,使用了瑞典的斯特林aip发动机,这么勉为其难一下。
屈服强度在2200Mpa的超级钢,这种钢能不能造出世界领先的核潜艇为什么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这种钢不能造出世界领先的核潜艇。至于原因,儒道之主给出的解释很简单:一、题主说的消息是假的。二、材料并不是建造世界领先的核潜艇唯一因素。三、该特种钢能否用于核潜艇的制造还是个未知之数,即便是能用,也别指望着一步登天。四、下潜深度只是潜艇性能之一,并非全部。
“屈服强度为2200MPa的超级钢”?这是个假消息或者说是误传,源自于某些媒体的一则报道,以下黑体部分摘自有关“屈服强度为2200MPa的超级钢”的报道:2017年8月,《科学》杂志刊登消息称,中国成功研制出了屈服强度高达2200MPa的“超级钢”,并实现了批量生产。
这则消息中的“超级钢”指的是由北京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台大的青年科学家联合研发的D&P特种钢,然而无论是研发团队发布的消息、论文,还是在我官方报道的内容中,这个2200MPa指的都是抗拉强度,并不是屈服强度。在该研发团队的论文中明确的写着“抗拉强度为2200MPa”,这在网上就能够查到。D&P特种钢的抗拉强度为2200MPa,延伸率大于15%。
之所以有这种误解,或许是《科学》杂志的误报,也有可能是国内部分媒体的故意误导,不管是谁的错,它的结果都一样:很多人一口咬定是“屈服强度2200MPa”。再加上某些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为了吸引眼球更是恨不得将其吹上天,在百度上一搜,尽是些什么“打脸日本”、“美德日俄自叹不如”之类的文章,让人无语的就是:某些自媒体文章中把S600E与D&P钢这两种钢材搞成了一种东西,真是让人“叹服”。
制造潜艇所用特种钢,它的屈服强度越高,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潜艇的下潜深度也会越深。因此有人称“将超级钢用于我国潜艇制造,使其下潜深度可以达到900米,还有可能更深”,真是无知者无畏。世界上早就有了屈服强度为2400MPa的特种钢,敢问:哪个国家的潜艇用的是这种钢材?又有哪个国家装备的潜艇下潜深度达到了900米?更何况,D&P钢的2200MPa根本就不是屈服强度。
这里存在着一个误区,制造潜艇的特种钢材并非只有屈服强度一个指标,也不是屈服强度越高越好。换一种说法就是:屈服强度高的特种钢材未必就能用来制造潜艇。舰艇用钢(航母等水面战舰、常规潜艇、核潜艇)需要的是综合考虑特种钢材各方面的性能,基本指标有8项:屈服强度、高韧性、抗爆性、焊接性能、耐腐蚀性能、抗疲劳性能、抗冲击能力等。必须满足所有指标,才是合格的舰艇用钢。在这8项指标中,任何一个不达标也不能使用——屈服强度只是其中一项,不是唯一。
18Ni(350级)马氏体时效钢,它的屈服强度至少可以达到2400MPa,但是却不能将其用于潜艇制造,原因:它的抗冲击能力达不到要求、韧性差。建造航母、潜艇等选用何种钢材,需要对8大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取其最优者。各国潜艇所用特种钢材的屈服强度远没有想象中的高,或者说是很多民用领域特种钢的屈服强度比潜艇所用还要高,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民用那些领域用钢要求远没有潜艇那么严格。
目前,世界各国潜艇耐压壳所用特种钢的屈服强度还没有超过1200MPa的:俄罗斯潜艇用特种钢屈服强度1175MPa,美国的HY156、日本NS110的屈服强度为1078MPa,我国039B常规潜艇用国产特种钢材的屈服强度达到了1000MPa。此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这几个国家的潜艇并非用的都是屈服强度1000MPa的特种钢。比如说美国海军潜艇、航母的主要结构用钢HY80屈服强度为550MPa,HY100的屈服强度也只有690MPa。
美国正在用HSLA80、HSLA100替换HY80、HY100,它们的屈服强度并没有太大的提升,分别与HY80、HY100相当,但它们的其它性能要强于HY80、HY100。网上很多人说“潜艇耐压壳所用特种钢的屈服强度必须在1100MPa之上”,对于这种说法,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按照这个“标准”,那美军的核潜艇就没一个“达标”的:洛杉矶级、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用的是屈服强度550MPa的HY80,海狼级核潜艇用的就是屈服强度690MPa的HY100钢。
下潜深度只是潜艇性能的一个指标,钢材只是影响下潜深度的一个因素。钢材获得突破,就能让潜艇一跃成为世界领先水平?把问题归咎到材料上,这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说辞。仍拿美国为例:所有洛杉矶级核潜艇用的都是HY80钢,但“洛杉矶”级早期型的下潜深度只有300米,其后期型的下潜深度却达到了450米,这是材料的问题?决定潜艇下潜深度(耐压壳性能)的因素,除了钢材特性之外,还有潜艇外型、弯板技术、焊接技术等等其它影响因素。
潜艇用特种钢要求含碳量低于0.2%,看看D&P钢:10%锰、0.47%碳、2%铝、0.7%钒。其它方面性能先不考虑,就这一个含碳量严重超标……所以说,儒道之主给出的答案就是:不能。这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但有一点需要认清:军工建设不是靠吹出来的,也不是靠臆想来的,更没有什么“弯道超车”。近些年,我国军工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那都是靠我国军工建设者辛苦付出换回来的,青春、汗水、心血,甚至是生命!
世界主要国家潜艇用钢性能对照表
核潜艇靠不靠谱
题目说的靠谱不知是指哪方面?所以我就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
核潜艇的安全性
上图,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旧金山”号,2005年1月8日,正在关岛西南方向560公里处海域,水下120米深度高速航行,一头撞到一座未在海图上标明的海底山脉上。艇首都撞成这个“惨烈”样子,是不是都有点怀疑人生了?结果这艘单壳体构型的核潜艇,安然从水下一百多米处上浮,并且依靠自身动力航行30多个小时返回关岛阿普拉军港,进行简单维修。你看,经过简单处理的“旧金山”号,就这样子又依靠自身力量返回美国本土的普吉特湾海军造船厂接受大修。经过“换头”手术后,这艘传奇潜艇又一直服役到2016年才退役。你看看,深海撞山什么的依然没事儿,核反应堆、艇上武器**、控制系统都安然无恙。反观驱逐舰、护卫舰等水面战舰,随便撞个货轮、油轮啥的,不是像挪威海军“南森”级护卫舰那样沉了,就是像美国“阿利·伯克”级那样又是拖船,又是半潜船的才能运回大修厂。你说核潜艇靠谱不靠谱?
战略核潜艇的打击能力
接着说美国的吧,“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可以携带24枚“三叉戟 II D5”型潜射弹道导弹,一枚D5可以装14个MK4型MIRV(分导式弹头)或者8枚MK5型MIRV。就说携带8个MK5型MIRV吧,每枚MK5里面装一个47.5万吨TNT当量的W88核弹头。什么概念?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就可以携带24×8=192枚(47.5万吨当量)的W88核弹,总计携带核弹当量9120万吨。要知道,当年轰炸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才1.5万吨当量,扔到长崎的原子弹“胖子”才2.1万吨当量。想一想,就这样一艘核潜艇躲在大洋的某个角落里,就可以向成千上万里外的多个地方,投掷相当于6080倍广岛原子弹总威力的核弹,这种攻击型靠不靠谱。这就是“小身躯”有大能量,况且战略核潜艇还是目前为止,最靠谱的二次反击核力量。
所以从以上几个角度来说,核潜艇是非常靠谱的装备。
有人说中国缺少大型战略轰炸机和大型战略核潜艇,你怎么看
战略轰炸机、大型战略核潜艇、洲际弹道导弹三者均是大国之间博弈的重器,象征着大国地位,是支撑着大国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基础,彼此共同构成了大国陆海空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
目前,世界拥有战略核威慑力量的只有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即美俄中英法,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拥有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能力只有美俄两国。美国是当前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这方面自然不用多说。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绝大部分军事力量包括战略核力量,拥有与美国叫板的能力。英法两国则基于本国战略地理位置因素和国力限制,放弃发展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着力于发展海空基战略核威慑力量。中国拥有强大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东风"家族:东风-31、东风-5、东风-41等系列,陆基战略核威慑力量方面自然无可挑剔,然在海空基战略核力量即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方面却一直不尽人意,仍是亟待克服的短板。
我们都知道战略轰炸机的定义:航程8000公里以上、有效作战半径5000公里以上、载弹量20吨以上、可搭载核武器的重型轰炸机。中国空军现役轰炸机主力轰-6系列轰炸机其基础机型改装发展自前苏联上世纪五十年代研发的图-16中程轰炸机,发展到轰-6k"战神"这个型号轰炸机,可以说其基础机型的改装升级发展潜力已经被挖掘到极限。但以目前轰6K的性能而论,严格意义上讲,仍然没有迈过战略轰炸机这道门槛,只能算是一款中远程轰炸机。
轰6K同世界其它战略轰炸机相比仍然存在着航程不足、载弹量偏低的**。同美国现役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对比:B-1B的作战半径为5544千米,而轰6K的最大作战半径为3500千米;载弹量方面:B-1B的内置武器弹仓载弹量达到34吨,如若再算上它的26吨可外挂武器携带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吨。而轰6K的内置武器弹仓只能携带3吨攻击**,再算上其外挂搭载六枚长剑-10巡航导弹也只能达到15吨。
因此,轰6k搭载长剑-10巡航导弹,目前只能勉强满足我国空军对远程打击能力的需求,而无法承担跨洲际战略核威慑的重任。因此,我们只能期待中国正在研发的隐形战略轰炸机轰20的早日服役来解决这个问题。
说完战略轰炸机,我们再来讲一讲战略核潜艇。我国第一代战略核潜艇092型"夏"级核潜艇的出现只能算是解决了我国战略核潜艇的有无问题,同世界其他同类潜艇相比,着实让人不敢恭维:092型核潜艇所搭载的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只有2000千米,而以战略核潜艇潜射弹道导弹8000千米以上的标准而论,巨浪-1是当时世界所有战略核潜艇搭载的潜射弹道导弹中的"小短腿",因此092型只能算是一款弹道导弹核潜艇,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核潜艇。而且092型存在着航行噪音大的问题,其噪音标准达到了160分贝,巡航时容易被对方声呐侦察到。
我国的第二代战略核潜艇094型"晋"级核潜艇性能相较于092型有大幅提升,其所搭载的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射程由巨浪-1型的2000千米水平增加到8000千米,噪音水平下降到了120分贝水准,满载排水量也由092型的5000吨级增加至9000吨级。其战略打击能力、战时生存能力相较于092型大大增强。
可以说
,094型"晋"级核潜艇的出现使我国拥有了真正可靠的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但同世界同类核潜艇对比仍差距较大,至少存在着一代的差距。以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为例:其满载排水量达到两万吨以上,而094型只有9000吨;俄亥俄级能搭载24枚"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而094型只能搭载12枚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俄亥俄级的噪音水准在90~100分贝水平,而094型则是120分贝水平;俄亥俄级的耐压壳艇体直径达到了13米级别水平,而094型只有7到9米左右的水平,巨大的耐压壳艇体意味着可以搭载更多、体积更大的潜射弹道导弹,战略打击能力及水下自持能力更强,而这也导致了094型不得不在围壳舵后面设计加装一个耐压壳来容纳体积比耐压艇体直径更大的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这无疑会大大增加航行阻力和噪音水平,限制潜艇的航速与潜深水平。
因此,追平和赶超世界同类先进核潜艇水平的水准便落在了中国下一代战略核潜艇096型"唐"级核潜艇上。据悉其排水量较于094型将会有极大的提高,达到16000~20000吨水平,将搭载16至24枚巨浪-3型潜射弹道导弹,射程也将达到11000千米以上,得益于我国在大型卷板机和高强度合金钢、水下无轴泵推进技术等方面的突破,096型耐压艇体直径较094型将会大幅增加,在噪音水平方面将会得到显著的改善,在航速和潜深方面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相信,随着096型战略核潜艇和轰20隐形战略轰炸机的问世,我国在海空基核威慑力量方面的窘况将不复存在,三位一体战略核威慑力量将会得到完善。
你认为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核潜艇是哪一款它的实力有多强
世界上战斗力最强悍的核潜艇无外乎美国的俄亥俄级和俄罗斯的台风级。二者并没有机会直接对决来拼出个高低。但一般来说,美国的俄亥俄级更加具有优势。先不要说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北风之神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力。
下面先看一张各国核潜艇对比图:
虽然台风级看起来身形更加庞大,但这是由于俄罗斯核潜艇采用双层壳体的原因(为了提高抗沉性,提高生存能力而设计)。然而实际上远没有如此巨大。台风级核潜艇长172米,排水量四万六千吨,抵得上一艘重型航母。主要核力量是二十枚射程达到一万公里的核导弹,由于携带分导式弹头,全部发射的话可以攻击200个战略目标。
俄亥俄级核潜艇全长同样是170米左右,排水量一万八千吨。排水量几乎只有台风的一半,但携带的核力量却更为强大。24枚三叉戟导弹,射程最远超过了一万两千公里。由此可见美国潜艇技术的先进程度。
再来说说有些网友寄予厚望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由于服役时间较近,因此在技术上比台风级自然有所进步。首舰于2013年服役,到今天也不过五年,可以说非常之新。排水量已经下降到一万七千吨,这跟工程人员的细心设计不无关系。由于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所以在尺寸上略占优势。但具体到携带的核导弹上就处于下风了,虽然精度有所提高,但是数量只有区区16枚,射程也略有欠缺只有八千公里。
所以说真的很难与美国头牌俄亥俄级相比。
中国的潜艇最深可以探索到海底多少米
中国海军的作战用常规动力潜艇一般就是250-350米的潜深,有部分双壳体核潜艇可以潜到500左右的深度。
比如,093型核潜艇采用了水滴线型设计,其平行的艇体舯段长度明显比091型更长,为标准的拉长水滴线型。从线型上讲,拉长水滴线型具有和水滴线型相似的水动力性能,却避免了水滴型线形耐压壳体建造难度高、舱内设备布置困难的弊病,潜深达到了300米。尽管潜深不是最大,但是使用了规格更高、性能更先进的消声瓦,在消声瓦上还粘附了一层整体柔性蒙皮材料包裹,这层材料不仅对消声瓦引起的降低潜艇速度的流体阻力起到减小作用,还能大大降低潜艇的机械噪音,降低敌方声呐的搜索距离,显著提高核潜艇的隐蔽性。
094“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最大下潜深度创造了国产核潜艇之最。由于094的耐压壳使用了新型材料――NS110超高强度钢材,作战深度得以空前地提升。据各方消息汇总之后分析,094核潜艇的作战深度达到了600米以上。这些参数已经接近或超过了美国海军的核潜艇,但是这样的新型材料加工困难,对于造船工业而言是一项挑战。
但是,核潜艇下潜再深了也没什么意义,因为不仅每再加深1米都要对钢材提出更高的要求,得不偿失,而且在600米深度下的海底噪声已经让正在服役的绝大多数声纳侦测不到潜艇的踪迹了。另外,潜深最大的还是科考潜艇,中国的蛟龙几年前就已经超过了7000米,这个深度已经可以到达世界99%的海底。
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区别是什么
全世界范围内,能够同时装备有攻击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和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这两型核潜艇的国家也就只有五个。并且,在这五个国家装备了这两型核动力潜艇多年后,世界上依旧没有新增一个能够像这五个国家一样的同时装备这两型核潜艇的国家。
至于攻击型核动力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二者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有意思的是,在这五个国家的海军之中,普遍装备攻击型核动力潜艇的数量是要比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数量要多一些的。
首先,攻击型核动力潜艇在相关的吨位以及舰艇的尺寸上就比弹道导弹核潜艇小的多,并且攻击型核动力潜艇能够使用的作战武器也比较单一,就只有依靠自身搭载的一定数量的重型鱼雷进行作战。不过,作为攻击型核潜艇其相关需要执行的作战任务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在与航空母舰这种大型水面舰船一同编队作战时,攻击型核动力潜艇是要负责编队之内航空母舰行驶相关水下区域绝对安全的。
其次,作为真正的大国“重器”弹道导弹核潜艇,其相关的研制开发的难度要远大于攻击型核潜艇,甚至有相关的海军专家说过,一个国家只要解决了研发弹道导核潜艇的相关技术难题和建造困难,那么制造出一款攻击型核潜艇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也正是如此高的研发难度,造就了弹道导弹核潜艇强大的作战能力,该型潜艇继能在水下执行“猎杀”敌方水下潜艇,又可以在我方遭受了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使用自身搭载的(核弹头)潜射洲际导弹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也按照未来现代海军发展的趋势来看,攻击型核潜艇由于作战能力过于单一,有逐渐被具备多种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所取代的趋势。不仅如此,美国下一代优先研发的也是弹道导弹核潜艇,而下一代攻击型核动力潜艇至今还没有任何研制计划。
俄罗斯能成为超级大国吗
俄罗斯原来就是超级大国。特别在軍事领域。除了美国,就是俄罗斯了。俄罗斯的原子弹比美国还要多几千颗。核弹对准美国几个主要大城市和主要軍事基地。还有俄罗斯的核潜艇历来比美国强,而且比美国先进。在世界军事舞台上,只有美国与俄罗斯能够相抗争。表面看俄罗斯经济在下滑,军工在退潮。其实仍然在发展。前段时间,一艘最先进的超级核潜艇下水了。当然,俄罗斯的经济在美国长期制裁下有所影响,但是俄罗斯的军工销售仍然占世界排名第二。外加国土面积世界第一,地下资源相当丰富。所以说,俄罗斯仍然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一点也不为过。
美军的海狼级核潜艇有多么强
“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艇“海狼”号攻击型核潜艇(SSN-21)是美国海军第3艘以“海狼”命名的潜艇。首艘“海狼”号潜艇(SS-197)于1937年加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沉17艘敌方舰船,在1944年12月沉没;第2艘“海狼”号潜艇(SSN-575)是“鹦鹉螺”号后第2艘核动力潜艇,1955年7月21日下水,1958年10月创造了连续潜航60天的世界纪录,1987年3月退役。美国海军用“海狼”命名SSN-21号潜艇,是希望能够延续这种光荣和传统。
根据美国海军的想定,“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将取代“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远海大洋和极地海区猎杀前苏联红海军的各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巡航导弹核潜艇、大型水面战斗舰船等。因此,该级艇集成了当时最先进的核动力、推进器、武备、通信、传感器和声学隐身技术等,代表了美国海军在攻击型核潜艇领域的最高水平。“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首艇“海狼”号于1996年开始海试,1997年正式交付美国海军。按照美国海军的计划,“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将建造29艘,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尤其是1980年代末期1990年代初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一耗资惊人的攻击型核潜艇计划在1992年被老布什政府建议取消,美国国会也仅仅通过建造第2艘和第3艘“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预算,剩余26艘的建造计划在1995年被正式停止。
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第2艘和第3艘先后开工,“康涅狄格”号(SSN-22)在1998年12月服役;“吉米-卡特”号(SSN-23)在2003年服役。
作为美苏冷战期间的产物,“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技战术性能到今天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首次采用了超高屈服度的HY-100高强度钢制造耐压壳体,最大下潜深度超过600米,具有良好的深水性能和极地冰区活动能力;S6W型加压水冷堆赋予了强大的动力来源,使得在同样安静和追踪敌人的情况下,“海狼”级的水下战术航速是“洛杉矶”级的2倍;此外,以反潜为主要使命的“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还首次运用了“有源消声技术”和“主动隔振装置”,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潜艇的辐射噪声总声源级,能够充分利用海洋声学背景实现声学隐身,并且配备了8具66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533毫米鱼雷时采用套管),具备快速开火能力, 雷弹(巡航导弹、反舰导弹)携载量可以达到50枚,火力强大,持续作战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