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初相见全文(人生若只初相见出自哪首诗)
本文目录
人生若只初相见出自哪首诗
纳兰容若《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一、全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译文与意中人相处,如果不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三、背景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与合德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四、作者简介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1655-1685,满族)。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中“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能否听君悟
感谢恰似春水一流过好友的邀请!
诗词歌赋属于文学作品。文学语言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注释。就像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就可以出现不一样的形象。更何况各人的角度不同,看法不同,理解不同,说法也就不同,如果引用者别有目的,说不定还能出现出人意料的诠释。
“人若只如初见,”光看这几个字,人要是就像当初认识(的那样多好啊!)也可以看成“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还可以认为“人,为什么会变呢?”……
从这句话的出处看,作者纳兰性德,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感慨古代班婕妤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致柬友人,主旨在于,人情冷暖,事势多变,应该珍惜当初友情。汉唐到清朝,时过境迁,情理不变。
时至今日,世态万千,快节奏更致使多少人事,瞬息万变——多少痴男怨女,即使走到离异的路口,还会发出“人若只如初见”的叹息。
甚至国际友人在伸手握别的时候,也会恋恋不舍地转上一句:“人若只如初见”。
窥豹一斑!
《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在幼少儿童口中朗朗有声;《论语》、《诗经》以及多少经典诗词名篇,在大、中、小学课本里频频出现;“上善若水”、“温故知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人约黄昏后”……多少成语、文言词句、古典文学典故,正在纷纷挤进现代汉语的队伍,充实着现代汉语的内涵,而现代汉语又给它们补充了新的生命。
如今看来,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学,生命力极强的文学语言,越来越丰富多彩,正沿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前发展,不断赋予她新的风韵与精彩。
“不忘初心,”不就是“人若只如初见”的孪生兄弟吗?
(即兴原创,网络图片。)
人生若只初相见,出自哪里,谁写的,什么意思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柬友》,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如果能像刚刚相识的时候美好而又淡然,没有后来的怨恨、埋怨,那么一切还是停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为好”。此外,亦有与此同名的诗词、书籍、歌曲及影视。
人生若只初相见
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是我们彼此拥有时不珍惜,分别后的懊悔罢了。若字已说明一切。因为,人生没有如果,没有再来一回。
这只是我们对有缘无份的感叹而已。是我们有缘相识却因彼此熟知后的厌倦而已。只能回忆初初见她时认定从此相爱相伴一生,却未曾想有今日叹造化弄人相对唯有苦涩一笑,但心仍过不了这道坎,放不下那个人。
热恋中的人儿大抵多是如此,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将人性丑陋的一面尽力掩饰。但我们忘了,情到浓时情转薄,越是浓烈越不能长久的理儿。
若都是真**的人儿,明白有缘无份是天意,分别互道珍重,倒也不失为一段佳话。怕只怕,登徒子诱了贞淑女,放**惑了真情种。这便是人生悲剧。
八月十六的月儿份外圆,老野马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贞淑女都遇真情种。此称天作之合。让登徒子全配放**。此乃天理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