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背景音乐

红色背景音乐(适合读红色故事的配乐)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6-27 04:38:35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今天给各位分享适合读红色故事的配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适合读红色故事的配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适合读红色故事的配乐

适合读红色故事的配乐有:《我爱你中国》、《红旗飘飘》、《走进新时代》、《东方红》、《松花江上》。

1、《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是由汪峰创作词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汪峰2005年12月28日发行的专辑《怒放的生命》中。2005年12月,该曲入围第十二届全球华语音乐榜中榜年度最佳歌曲奖(内地)。

2、《红旗飘飘》

《红旗飘飘》是孙楠演唱的歌曲,由乔方作词,李杰作曲,收录于孙楠1995年8月发行的音乐专辑《生生世世》中。1996年,孙楠第一次听到好朋友李杰为香港回归而创作的歌曲《红旗飘飘》。初次听到李杰的哼唱,孙楠便相中了该曲,并在当年完成了该曲的录制。

3、《走进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是张也演唱的歌曲,由蒋开儒作词,印青作曲,歌曲发行于1997年4月1日,收录于专辑《走进新时代》。

4、《东方红》

《东方红》是一首陕北民歌,是依照《骑白马》的曲调改编而成的歌曲,由李有源作词,李涣之编曲。这首诞生于黄土高原民间音乐沃土,表达人民朴素心声的歌,又通过民歌新唱等形式被演绎为多种版本。

5、《松花江上》

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 

红色革命的配乐叫什么名字

一、十送红军

十送红军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苏区中的红色歌谣,是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陕南和川北大巴山区这个特定的环境,它有明显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风起云涌的的斗争生活,又为红色歌谣的产生提供了不尽的源泉,使这里的山歌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了新的发展。

二、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

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背景: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的前途在哪里,路的方向在哪里;

此时的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之前的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连战连捷,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根据地的老百姓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之情从《十送红军》的歌词和旋律中流露出来。

三、红星歌

《红星歌》是由邬大为、魏宝贵作词,傅庚辰作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业余童声合唱队、中央人民解放军歌舞团演唱的歌曲,该曲创作于1974年。1980年5月,该曲获得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

四、情深谊长

1962年。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创作并上演了一部描写红军长征过彝区、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舞剧《红流》,歌曲《情深谊长》是臧东升为该剧第二幕写的插曲。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中国的艺术家们创作、排练音乐舞蹈剧《东方红》。

五、二月里来

歌曲《二月里来》1939年3月作于革命根据地延安。是冼星海所作《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旋律柔婉流畅,感情细腻真挚,具有恬静的江南风味和浓郁的民歌风格。歌曲是四句体乐段中典型的起承转结构,但每一句的节奏各不相同。

求红色经典诗歌的背景音乐

红色经典诗歌的背景音乐列举以下: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1943年由曹火星创作的一首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据称是经过了毛泽东的修改,添加了“新”字,并作了小幅改动。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2、《 走进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是张也演唱的歌曲,由蒋开儒作词,印青作曲,歌曲发行于1997年4月1日,收录于专辑《走进新时代》。1999年,《走进新时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3、《东方红》

《东方红》由李有源、公木词,李涣之编曲,是当年陕甘宁边区新民歌的代表作。这首最早在陕北传唱的歌曲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深情,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因此流传极广。

4、《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作于1956年,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该电影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枣庄临山一带的铁道游击队的战斗生活。

曲作者运用山东民歌中富有典型意义的音调创作了这首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现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

5、《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曲,是著名的爱国歌曲。创作于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看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王莘脑海里反复酝酿,《歌唱祖国》是在回津的列车上一气呵成。这首歌曲发表后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号称“第二国歌”。

缅怀烈士的纯音乐悲伤有什么

1、我的祖国(纯音乐版)

伟大的爱国主义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创作于1956年,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后半部是副歌,混声合唱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们的激情。

2、《红梅赞》(纯音乐版)

《红梅赞》由阎肃作词,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并且作为歌剧《江姐》的主题曲自1964年问世,在大众中广为传唱,流传至今。

这是一首携带着鲜明的时代色彩与深刻的革命烙印的红色歌曲,集中表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面对革命斗争的严峻形势,奋力抗争、追求光明的革命精神。

3、《血染的风采》(纯音乐版)

血染的风采(纯音乐版)是一首纪念自卫反击战的歌。原唱者徐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战斗英雄。越战期间,他所在班全体战士壮烈牺牲,他孤军作战,出生入死,腿部重伤。中央电视台的军民联欢晚会上,与温柔美丽的王虹共同高歌一曲《血染的风采》。

这一时期的故事是不能忘怀的,代表着新中国的强大与神圣的尊严。

4、《Hero’s Theme》

出自次世代新主机XBOX360上面的一款作品:Kameo(卡美奥),是由著名的英国RARE工作室开发的。其配乐是由捷克的一个很出名的乐团做的。曲风气势磅礴,多作为英雄人物出场背景音乐。曾经为国产电视剧《士兵突击》所用,为片中增添了几分英雄的悲壮。

5、《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听《黄河吟》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以上参考内容:

1、百度百科--我的祖国

2、百度百科--红梅赞

3、百度百科--血染的风采

4、百度百科--Hero’s Theme

中小学红色舞蹈《长征路》背景音乐名称

中小学红色舞蹈《长征路》背景音乐名称叫二月里来。歌曲《二月里来》1939年3月作于革命根据地延安。是冼星海所作《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在延安首演时就极受观众好评。旋律柔婉流畅,感情细腻真挚,具有恬静的江南风味和浓郁的民歌风格。歌曲是四句体乐段中典型的起承转结构,但每一句的节奏各不相同。

适合红色故事的背景音乐

适合红色故事的背景音乐是罗中旭的歌曲《黄河》。

《黄河》是由我国国人最早创作的自度曲之一,其歌词蕴含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旋律借鉴了西洋作曲技术进行写作,开创了中国新音乐创作的先河,推动了学堂乐歌的发展。

《黄河》是沈心工1905年以杨度的词所谱写的一首歌曲,1911年10月首发在《重编学校唱歌集(第六集)》,后收入至《心工唱歌集》中。沈心工《黄河》歌词气势磅礴,音调开阔雄壮,宣扬了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这部作品的歌词并不是专为歌曲写作而创作出来的,而是词作者杨度在国家危难时抒发自己情感而写下的一首诗,沈心工看到后将其谱成曲。从歌词上来看,这部作品的歌词既有其艺术价值,又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罗中旭个人简介如下:

罗中旭,男,1969年3月1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内地歌手、音乐制作人、演员,毕业于上海广播电视乐团。1989年加入上海广播电视乐团而正式出道,后加入上海轻音乐团任独唱演员。

1995年以一曲《星光灿烂》获罗马尼亚第8届“金鹿杯”国际流行音乐节个人演唱第一名。1996年发行首张全创作专辑《星光灿烂》并获原创歌曲6白金唱片奖。

1998年6月获“金龙王杯”。代表作有《如果你不再爱了》《起风的黄昏》《为你自豪》《见与不见》《如果你不再爱了》等。

关于红色背景音乐,适合读红色故事的配乐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