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谦被满门抄斩的原因

于谦被满门抄斩的原因(于谦被杀是否是满门抄斩 于谦被满门抄斩的原因)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7-10 20:15:50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于谦被满门抄斩的原因,以及于谦被杀是否是满门抄斩 于谦被满门抄斩的原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于谦被杀是否是满门抄斩 于谦被满门抄斩的原因

1、于谦是满门抄斩。 2、于谦作为京师保卫战的最大的功臣,可谓是功高震主,封建王朝如果出现功高震主的情况,那么皇帝就会成为傀儡。而于谦扶持的明代宗,对于谦言听计从,所以于谦并没有杀身之祸。但是,明代宗在病危的时候打算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不是按约定把皇位传给明英宗的儿子,这个时候明英宗还活着再加上一些不服于谦的人,趁机发动著名的“夺门之变”帮助明英宗重新登上皇位。明英宗虽然一生毫无成就,但是他并不想让自己变成傀儡,让明王朝的朝政交由权臣把控。所以,在重返皇位之后,做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决定,处死于谦并抄家。软禁明代宗在其死后给其恶谥:戾。并且以亲王之礼葬于西山,也是明朝迁都之后唯一一个没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

明朝被抓的两个皇帝

是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也先给抓了,长期扣留。都是被他最信任的但是最蠢的太监王振给坑的。之后明朝就让他的弟弟 朱祁钰继位。随后就爆发了史上极富盛名的,由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最后他回到了大明,但又悲催地被他的弟弟软禁,通过石亨、徐有贞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把皇位拿回来了。之后他就听信谗言把于谦满门抄斩。虽然朱祁镇不是一个圣贤之君,但是他确实一个很奇葩的人。另外,他的正室钱皇后也很有名!

明朝于谦满门抄斩原因 明朝于谦简介

1、明朝于谦满门抄斩原因: 于谦废掉了朱祁镇,尽管他当时如此作为确实是为了大明王朝,也是出于朱祁镇的生命安全考虑。但于谦此举还是挑战了朱祁镇作为帝王的底线,自古以来,有那个行废立帝王之事的臣子,能够得到好下场呢?几乎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会允许有人挑战自己的权威。 朱祁镇原本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但是他却经历了一个被俘虏,被废掉,又复位的阶段,其中甚至还被景泰帝幽禁长达七年之久。这期间,朱祁镇所受的辛酸、悔恨和羞辱,无疑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而在朱祁镇的心里,于谦便是他经历这一切的见证者,是他的心理阴影。也只有杀掉于谦,才能够为他树立权威,并挽回帝王的颜面。 当然,单单是为了帝王的权威和自己的面子,英宗就杀掉于谦还是有点牵强的,毕竟于谦在经历了北京保卫战后已然成为了“救世主”。英宗的毅然决然杀掉于谦的背后,还有其深层原因。 明英宗并非是没有野心和主见的人,这一点从他曾经连续动用几十万军队,不断南下镇压西南的麓川土司这一点来看就能够看出一二了。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贫苦,夺得天下后在国家治理上面花的功夫可谓是巨大的。因为是以武力打下天下,所以朱元璋历来看不上文人,对文官士大夫的打压更是严重,实行的厂卫与廷杖制度可谓前无古人。 在土木堡之战之后,无疑是对武将与太监集团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明军的全军覆没使得武将的实力遭到了众人的质疑,而太监则是被文官趁机安上了阻碍视听和蒙蔽皇帝之名。 于是文官集团通过此次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证明了文人的实力,扩大了文官集团的影响力,就连皇帝的存废问题上,文官也有了话语权。 明英宗正是在返回北京后,才发现局势已经非常不利了,以往势弱的文官队伍如今十分膨胀,甚至形成了威胁皇权独大的政治势力。 于是,明英宗才同太监与武将集团联合起来,在三方合作下,文官集团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而作为文官集团中枢的于谦,自然是必须杀掉的,以至于发生了后来的夺门之变。因此在朱祁镇复位当天,他便下令将于谦投入大牢。朱祁镇还将自己复位后的年号改为“天顺”,其意是复位乃是“顺应天意”。 毋庸置疑,北京保卫战在明朝的历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正是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没有让北京城陷入被动的境地,成功保住了大明王朝的半壁江山。 但对于明英宗来说,于谦却忽略了他一个帝王的自尊和威严,无论是不顾他在后金手上,毅然立新君;还是以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势力的壮大和干预,都是使得英宗明知道于谦是冤枉的情况下却仍然将其置于死地。 2、明朝于谦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代大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抚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哪六个奸臣害死了民族英雄于谦最后是什么下场

朱祁镇毕竟曾经是皇帝,是先帝宣宗皇帝指定继承大明基业的正统,拥立他为帝,有理有据,群臣断无反对的理由。再者,以当时的局势而言,朱祁镇本是再也无望登基的,现在石亨等人拥立他,若他再次登基,势必会因为感激他们,而给予他们重赏,作为发起人的石亨,更是有可能一跃成为朱祁镇一朝最有权势的人!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石亨同司设监太监曹吉祥、都督张軏、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太常卿许彬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以瓦剌骚扰边境,保护京城安全为由,率兵入京城,直驱朱祁镇居住的南宫。

至南宫后,石亨让人撞开那厚重的南宫宫门,迎朱祁镇复位。此时虽是深夜,但朱祁镇并未入睡,初见有诸多将士突然涌入,误以为朱祁钰想杀他,顿觉惊恐。谁料众人一齐俯伏称万岁,朱祁镇才明白这些人是想拥立他复位,这才放心。

路上,朱祁镇挨个儿问清诸人姓名,表示复位后定当厚赏,不忘拉拢功臣。

就这样,石亨等人簇拥着朱祁镇来到东华门,守门的士兵初见有大队人马欲冲入皇宫,自然是上前阻拦。这时,朱祁镇就站了出来,表明自己太上皇的身份。守卫士兵见太上皇在此,自然是不敢阻拦,毕竟朱祁镇余威尚在,谁也不敢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去阻拦他。于是,石亨等就兵不血刃地进入了皇宫,入奉天殿登基复位。就这样,朱祁镇神奇般地再次登上大明皇帝的宝座。

朱祁镇复位后,不忘曾经对石亨等人许下的厚赏的诺言,下旨厚赏拥立他复位的那些臣子。

石亨因有首功,得封忠国公 ,赐丹书铁券;张軏,封太平侯,赐丹书铁券;徐有贞,封武功伯,兼任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赐丹书铁券,子孙世袭锦衣卫指挥使;曹吉祥,奉命总督三大营,嗣子曹钦升都督同知,后封昭武伯;杨善,封兴济伯,赐丹书铁券,掌左军都督府事,兼礼部尚书;许彬,升礼部右侍郎、翰林学士,天顺元年(1457年)六月,接替徐有贞成为内阁首辅。

可以说,在正统初期,这六人是一跃成为正统朝最有地位和权势的人,除曹吉祥是太监无法得授高官外,其余五人皆是封侯拜相,得受丹书铁券,成为人上人。

朱祁镇对待功臣还算厚待,他并未像他先祖朱元璋一般滥杀功臣,除石亨、曹吉祥等自己作死外,其余徐有贞、杨善等功臣皆得以善终。

先是石亨、曹吉祥二人,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把自己给作死的。作为有着拥立首功的石亨,他原本是朱祁镇最为信赖的臣子,朝中军政事务皆由石亨一人说了算,彼时石亨的弟、侄家人冒功进官者50余人,其部下亲戚、朋友等攀亲骗官者更多达4000余人,满朝文武的任免皆有他一人说了算,是说升就升,说贬就贬。

但是,就算有着如此权势的石亨,他依然是不满足,先是逼迫英宗给他祖墓立碑(自永乐朝后,明廷就没有给功臣的祖宗立碑的先例),又私自扩充府邸,逾越建造本由亲王才能使用的府邸。而后,石亨更是伙同其侄定远侯石彪借石家之势意欲谋反,私造违禁的绣蟒龙衣、寝床。最终石亨是自食其果,为自己那填不尽的欲望付出惨重的代价。

天顺三年(1459年)秋,石亨受其侄谋反株连,削官为民,其朋党,悉数罢黜。次年,蓄养无赖,窥测朝廷事被锦衣卫指挥使

揭发,英宗下诏将石亨下狱,以谋反罪处斩,并没收其家产。二月,没等处斩,石亨就病死狱中。就这样,曾经位极人臣的石亨,最终是死在了自己那填不满的欲望之上。

石亨因谋反病死狱中后,其所属党羽为自保,皆选择投靠了当时的权宦曹吉祥。曹吉祥这人同石亨一样,也是一个私欲很重的人,仗着拥立之功,他在朝堂上也是胡作非为,丝毫不把其他重臣放在眼里。正统初年,英宗念其拥立之功,对曹吉祥的胡作非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深究下去。但是,随着石亨谋反事发,英宗对这些功臣是顿失信赖之心,开始有了提防。

天顺五年(1461年)七月,曹钦对家人曹福来滥用私刑,被御史弹劾。英宗获悉,遂命令锦衣卫指挥逯杲处理这件事,并降敕通告群臣,希望借此事警醒曹吉祥,让其收敛其行为,老老实实的过下半生。但是,让英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本就是想借此事敲打一下曹吉祥,可曹吉祥却会因此事直接行那造反之恶事。

此时,曹吉祥见英宗居然因此事降敕通告群臣,误以为英宗想对付石亨一样,对付他,将他下狱处死。于是,为重蹈石亨覆辙,曹吉祥于是下定决心谋反。但是,在京中谋反可是轻易之事呢!明朝精锐尽在京师之中,而这些精锐又多数忠于英宗,因此当曹吉祥举兵造反时,没多久,曹吉祥之乱就被英宗平定。

七月五日,英宗下令将曹吉祥以磔刑处死于市中,并将此事昭告天下

除石亨、曹吉祥外,张軏、杨善、许彬和徐有贞等四人皆是善终,英宗并未对他们恩将仇报。先是张軏,因迎明英宗复辟有功,功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平侯,食禄二千石,赐丹书铁券。天顺二年(1458年)三月十六日去世,时年六十六岁,英宗下诏追赠裕国公,赐谥“勇襄”。

再是杨善,杨善参预谋划英宗复位有功,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封兴济伯,赐世券,掌左军都督府事,兼礼部尚书。天顺二年(1458年)去世,终年七十五,英宗下诏追赠兴济侯,赐谥“忠敏”。其次是许彬,英宗复辟后,升许彬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共掌国事。同年六月,徐有贞被罢相后,许彬升内阁首辅,但未及两月,因石亨的诬告,被贬南京礼部侍郎,尚未到任,再贬陕西参政。遭此厄运,心灰意冷下许彬索性不再做官,直接辞官归家。成化三年(1467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年七十六,初未得到任何追赠,直到十年后,宪宗才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赐谥“襄敏”。

他借清风店之战威名大震,蒙古军谈之色变称“爷爷”,却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为何

名将石亨本可以以民族英雄的身份载入史册,却贪心不足,扶持明英宗夺门希望获得更高权力地位。害死于谦之后,他自己数年后也被猜忌而狠辣的明英宗卸磨杀驴,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石亨作为夺门之变的关键人物,在后人看来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反派角色。然而石亨支持明英宗之后,英宗就得以复位,足见石亨在军中的影响力是可以与于谦抗衡的。

石亨、于谦合力在彰义门之战中击败也先之后,也先意识到不可能攻克北京,决意撤退。于谦于是派遣分守各门诸将都督率领各自将士追击,在清风店追上也先。也先深知石亨的本事,有所忌惮。这时候,石亨便使出了计策,设法令也先的探子得到假情报,情报说石亨本人还在北京城中,阵中的石亨不过是冒牌货,借石亨威名震慑蒙古军而已。

也先果然上当,以为石亨不在,剩下的将士没有那么可怕,也就准备杀个回马枪,一洗之前的耻辱。石亨率领数十位铁骑冲向猛扑而来的蒙古军,马军手持长刀长斧横扫敌军,在密集的蒙军阵中顷刻便击杀了数百人,场面很是壮观。

凭借清风店大战的辉煌,石亨坐稳了当时武臣第一的位置,在军队中也有了与于谦抗衡的资本。然而他贪心不足,想通过扶持明英宗来获得更高的爵位。并且在此过程中,害死于谦,他自己也被明英宗卸磨杀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最后被满门抄斩,可谓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于谦被灭满门了吗

于谦被灭满门了。公元1457年,由于此时的皇帝朱祁钰一病不起,于是石亨、曹吉祥依旧徐有贞密谋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再次荣登皇位的朱祁镇听信了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谗言,以为于谦是要迎立襄王之子继位,因此就将于谦诛了三族、灭了满门。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

在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是怎么处置陷害于谦的三个人的

石亨

石亨最开始是由于谦提拔的,在北京保卫战之前,石亨自身由于战败而下狱,也因此差点没命,是于谦破格提拔他最终石亨最终得以将功折罪,并因此加官进爵。

本来,石亨对于谦是有点感激的,所以想推荐于谦的侄子去担任一个要职,可是这个举动被于谦斥责,所以石亨从此恨上了于谦,明英宗复辟后便诬告于谦。

明英宗复辟之后,石亨也成为了一时红人,可是这个人太不知道斤两了,做事情极为嚣张跋扈,他的弟弟,门客等人组成了一条广大的战线,专门除去那些看不顺眼的人。

可是石亨的这个举动也让明英宗动了杀心,毕竟“结党营私”无论是哪个君主都不能忍的,在天顺四年命令锦衣卫将石亨下狱,并收缴了他的财产,至此石氏一门没落,他的弟弟、侄子同样被捕,不久被杀。

曹吉祥

曹吉祥本人和于谦没有什么过节,但是这家伙陷害于谦绝对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曹吉祥本人是在“土木堡之变”中被打死的王振的同党,而于谦为首的文官集团对于当时王振同党深恶痛绝,所以自然而然的于谦也成为了他的眼中钉。

明英宗复辟之后,这个家伙竟然也成为了伯爵,你要想想一个太监竟然能够当上伯爵,就可以看出明英宗本人有多荒唐,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曹吉祥的侄子、肆子、养子的身价也都跟着水涨船高。

随着身价的高涨,曹吉祥也跟着贪婪起来了,在朝中明码标价的卖官卖爵,最终连明英宗朱祁镇都看他有点不顺眼了。

在天顺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干掉了石亨之后,“狡兔死走狗烹”的曹吉祥也感觉到了危险,所以便和自己的儿子图谋造反,可是他连自己军队的影子都没看到就被明英宗朱祁镇镇压了,最终曹吉祥本人被“凌迟”,而曹氏一门则被满门抄斩。

徐有贞

在这三人之中徐有贞算是结局好的了,在当初“北京保卫战”之时,徐有贞主张南迁,可是于谦则以“敢言南迁者,斩”两人因而交恶,后来明代宗上位,徐有贞想找于谦帮忙安排个职位,于谦知道这人的才华并没有因为当初的事而排挤他,故而也向景泰帝推荐徐有贞,可是景泰帝因为当初“北京保卫战”而厌恶他,故而没有任命,而徐有贞误以为是于谦没有给他妥善安排所以彻底记恨他了。

徐有贞这个人和曹吉祥、石亨两人比起来倒也还算识趣,他并没有结党营私,相反这个人虽然品行不怎么样,可是还是有真才实学的,他在水利和天文方面真是一绝。

然而诬陷于谦也成为了他的人生污点,也正是因为这个所以后来他也因此被免官,虽然后来得到赦免,可是朝廷却终生不再任用他,最终郁郁而终,这也算是对热衷功名的徐友贞最大的惩罚了。

可以说,这三人的结局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明英宗一开始杀于谦为的是让自己的复辟名正言顺,那么后来这三人的结局就是为了给自己正名,可惜这三人都没有看清,最终自己的结局也是那么不尽人意。

大明风华中的于谦科考仕途之路一波三折,结局如何

在当今的相声界,于谦算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了,不过,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虽然也叫于谦,却和喝酒抽烟烫头的相声演员于谦大相径庭,除了同名同姓之外,他们两个人没有任何的交集,他是历史上的一位名臣,在热播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就有这个人物出现的镜头,而他的一生虽然很是辉煌,却也有些凄凉感在内。

于谦剧照

于谦,一位赫赫有名的明朝大臣,也是令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今浙江杭州人士。在17岁时,就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传唱程度之高,流传程度之广,影响范围之大,都是有目共睹的。按理来说,这样一位文采斐然的学霸,在仕途中应该是一路高歌猛进,这样一位浑然正气的明朝忠臣,其果虽然不说是寿终正寝,至少也应该是被后人所歌功颂德的,可为什么他却会是结局悲惨呢?

今天,咱们大家就一起走进于谦,揭秘那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真相,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于谦之死

1. 学习好,相貌好,人品更好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如果把这句话用来形容于谦,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了。在于谦很小的时候,他这个学习狂魔的名号就已经在书院里流传开来了,上至巡按大人,下至书院里的师生,“于谦”这个名字早就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少保负颖异之才,蓄经伦之识,诗如河朔少年儿,无论风雅,颇自奕奕快爽。”(引自王世贞评价)

如果单单是学习好的话也就罢了,在许多人嫉妒之时,还可以自欺欺人地说他是一个书呆子。可是根据《明史》记载,于谦不仅从小就学识渊博,而且长相也是十分帅气,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比许多人都身材高了,再加上肤色白皙,两个眼睛炯炯有神,行为举止潇洒自如,在一群学生中简直就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所以就算是放在当今这个时代,于谦也绝对是一位妥妥校草本尊。

于谦画像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浑身上下都无不充满着一种傲然正气,在他读书的时期里,有一位令人非常讨厌的老师,他仗着自己学问高,就经常在人们面前作威作福,让许多同学都苦不堪言。所以,后来的很多学生本着法不责众的心理一起恶作剧,将这位老师推进池塘,所有人都袖手旁观,一哄而散,只有于谦实在是看不过眼,出于同情心将他救了上来。

这也并不是因为于谦不讨厌这位老师,只是他看不惯这种以多欺少的恶劣行为罢了,只是后来这位老师想要出一口心中的恶气,就说是他将自己推下去的,谁知于谦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讽刺一番之后就走了。

于谦画像

所有人都看傻了眼,他这种爱憎分明,有极强的原则,却不允许被触碰底线的行为令许多人都钦佩不已。在正义面前,他能够做到不计前嫌,即便是自己十分厌恶的人遇到危险,也会出手相助,这样的大度和风范实在令人折服!

2.科考之路一波三折

虽然于谦从小就是才华横溢,饱读诗书,但是他的科考之路却是一波三折,并不顺利。说起来也是值得一提的,古代的读书人想要做官,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飞冲天,就只有自古华山一条道,而这一条道指的就是科举。科举就是我们今天考试选拔学生的前身,只不过与今天的考试制度不同的是,古代科举是为了选拔官员而存在的,即考上之后直接当官,无需再经过学习了。

北京守卫战于谦

所以正因为这样的制度关系到千万百姓的民生福祉,科考体制就会有些僵化,有点照本宣科和迂腐的成分存在。而古代的一些官员之所以混得相当出彩,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并且敢于和当时的那个封建时代唱出不同音。而于谦就是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人物,现在的我们看起来可能很令人佩服,但在当时,这种与众不同的做法只能造成一个后果,那就是——乡试落榜。后来经过六年时间的漫长准备,于谦终于再度踏上了艰难的科举之路,这一次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直接接连过了乡试和会试,而且会试还是取得了第一的好名次,转眼间就来到了殿试。

于谦诗

这三种考试,按理来说应该是会试的难度最大,而殿试相对来说虽然级别最高,但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而耿直的于谦却在这张考试之中认真分析了朝廷里的各种利弊,落笔之处毫不留情,当时主考的皇帝正是心高气傲的明成祖朱棣,所以考试结果不理想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不过无需担心,虽然于谦没有得到明成祖的重用,但是他凭着自己的优秀品质得到了一个超级大粉丝——宣宗皇帝,最终还是按照命运即定轮盘,走上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于谦浮雕

于谦虽然科考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却并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沦落为木纳的学习机器和奴隶,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明道理,懂是非,这样的品质在当时的朝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年少时这样的优秀表现也为后来的成就奠定基础,契机早已崭露头角。

3.百年难得的好官,结局却让人意难平

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政治开始渐渐地趋向于腐败化,内阁元老被替换下去之后,有一些人趁着这些空档开始作威作福,大臣所奏请之事能否得到实行,不是看事情的重要程度,而是看随之而来的贿赂财宝的数量。

当所有人都拿钱说话的时候,只有于谦两袖清风进京述职。他的这一作法因为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权贵的利益,所以也让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恨得咬牙切齿,他们打算联合起来陷害于谦,想要处死他,而于谦却毫无惧色,真是应了他自己所写的诗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引自于谦《石灰吟》)

于谦剧照

后来在百姓的力保之下,于谦才得以出狱,之后朱祁镇听信了太监王振的谗言,在明朝生死存亡的关头上做下了错误决策,带兵御驾亲征却被敌军俘虏,这些敌军想的是,你们的一国之君都已经在我手上了,那整个明朝还不是任我们拿捏吗。

谁知这时候,在朝廷已经是举足轻重的于谦却让他们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他直接没有想着去换回朱祁镇,而是直接让朱祁钰当皇帝,很快就策划了京师保卫战,整个大明王朝也正是在这个保卫战之中转危为安。而于谦却因为没有积极营救朱祁镇,所以在朱祁镇当政之后,因为他私人恩怨的原因将其满门抄斩。

于谦剧照

就这样一个人人称道的好官,一个就明朝于水火之中的功臣,一个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仅仅因为皇帝的个人喜好,就如此轻易地结束了自己辉煌却悲惨的一生,于谦死于冤杀是整个明王朝迈出十分危险的一步,对家国有如此大功劳的人却不得善报,在后人看来是非常心寒的,所以说,这不仅仅是忠臣良将于谦的悲哀,同时也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悲哀!

关于于谦被满门抄斩的原因,于谦被杀是否是满门抄斩 于谦被满门抄斩的原因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