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白话文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白话文(王阳明心学原文及译文)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5-24 17:12:11 浏览1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白话文,以及王阳明心学原文及译文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王阳明心学原文及译文

王阳明心学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来书又云:“师云:‘为学终身只是一事,不论有事无事,只是这一件。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分为两事也。’窃意觉精力衰弱,不足以终事者,良知也。宁不了事,且加休养,致知也。如何却为两事?

若事变之来,有事势不容不了,而精力虽衰,稍鼓舞亦能支持。则持志以帅气可矣。然言动终无气力,毕事则困惫已甚,不几于暴其气已乎?此其轻重缓急,良知固未尝不知,然或迫于事势,安能顾精力?或困于精力,安能顾事势?如之何则可?”

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之意,且与初学如此说亦不为无益。但作两事看了,便有病痛。在孟子言“必有事焉”,则君子之学终身只是“集义”一事。义者,宜也,心得其宜之谓义。

能致良知则心得其宜矣,故集义亦只是致良知,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故“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

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而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

若云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者,亦是先有功利之心,计较成败利钝而爱憎取舍于其间,是以将了事自作一事,而培养又别作一事,此便有是内非外之意,便是自私用智,便是义外,便有“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之病,便不是致良知以求自慊之功矣。

所云鼓舞支持,毕事则困惫已甚,又云迫于事势,困于精力,皆是把作两事做了,所以有此。凡学问之功,一则诚,二则伪。凡此皆是致良知之意,欠诚一真切之故。《大学》言“诚其意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曾见有恶恶臭,好好色,而须鼓舞支持者乎?曾见毕事则困惫已甚者乎?曾有迫于事势,困于精力者乎?此可以知其受病之所从来矣。

译文:

来信又说:“老师您说‘为学终身只是一事,不论有事无事,只是这一件。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分为两事也。’愚见以为,感到精疲力竭,不能将事情处理完,就是良知(的判断)。宁可不处理事情,先去休养,这是致知。这怎么成了两件事呢?

如果事情来了,事态不容不去处理,就算筋疲力尽,但只要自我激励,强打精神,也能支持着处理完事情。由此可知,让意志统领着气力还可行。不过,此时的言行举止毕竟是有气无力,待处理完事情就会疲惫不堪,这不和滥用精力差不多吗?这其间的轻重缓急,良知固然不会不知道。然而,有时被事势所逼,又怎么能顾及精力?又有时困于精力,又岂能顾及事势?该怎么办才好?”

宁可不去处理事情,也不可不去培养本源,这句话对初学者来说也不无裨益。但是,把处理事情和培养本源看作两件事就有了问题。孟子说:“必有事焉”,那么,君子终生的学问就只有“集义”这一件事情了。义,就是宜,心做到它应当做的叫做义。

能够致良知,那么心就能“得其宜”。所以,集义也就是致良知。君子应酬万变,应该做的就去做,应该停的就停下,应该生的就生,应该死的就死,斟酌调停,也无非是致良知,以求问心无愧罢了。因此,“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

大凡谋求力所不及的事,勉强做智力不能完成的事,都不能称之为致良知。而凡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的,都可以称之为是致良知的事情。

如果说宁可不去处理事情也不可不去培养本源,就是为先就有了一个功利心,去计较其中成败利钝,尔后再在其中作出私意上的爱憎取舍。

这样是把处理事情当成一件事,把培养本源当成另一件事,这就是有了看重内在而忽视外在的心态,这就是师心自用,就是处于义之外了,这便有了“不得于心,勿求于气”的毛病,就不是致良知以求问心无愧的功夫了。

你所说的自我激励,强打精神坚持下去,处理完事情后就会疲惫不堪,又说被事势所逼,被精力所限,都是把处理事情和培养本源当成两件事看了,所以才有这样的困惑。大凡做学问的功夫,只要持念如一就会真诚,心有旁念就会虚伪。

以上你所谈及的情况,均是由于致良知的心意缺乏诚恳、专一、真切。《大学》中说“诚其意者,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你曾经见过厌恶恶臭,喜好美色时,还要自我激励,强打精神才能坚持下去的人吗?

曾经见过这些事情过后而人极度困乏疲惫的情况吗?曾经有过被事势所逼,被精力所限的人吗?从这几点你就会找出病根到底从何而来了。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解读探索人性本善之道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的心学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解读。

1.心之所在,即理之所在。

2.心之所向,即理之所向。

3.心之所存,即理之所存。

4.心之所变,即理之所变。

5.心之所成,即理之所成。

6.心之所生,即理之所生。

7.心之所死,即理之所死。

8.心之所亡,即理之所亡。

9.心之所失,即理之所失。

10.心之所得,即理之所得。

11.心之所知,即理之所知。

12.心之所愿,即理之所愿。

13.心之所想,即理之所想。

14.心之所忆,即理之所忆。

15.心之所忘,即理之所忘。

16.心之所善,即理之所善。

17.心之所恶,即理之所恶。

18.心之所好,即理之所好。

19.心之所恶,即理之所恶。

20.心之所欲,即理之所欲。

21.心之所憎,即理之所憎。

22.心之所爱,即理之所爱。

23.心之所恨,即理之所恨。

24.心之所怒,即理之所怒。

25.心之所喜,即理之所喜。

26.心之所悲,即理之所悲。

27.心之所乐,即理之所乐。

28.心之所苦,即理之所苦。

29.心之所忍,即理之所忍。

30.心之所勇,即理之所勇。

31.心之所怯,即理之所怯。

32.心之所谋,即理之所谋。

33.心之所策,即理之所策。

34.心之所行,即理之所行。

35.心之所止,即理之所止。

36.心之所言,即理之所言。

37.心之所听,即理之所听。

38.心之所视,即理之所视。

39.心之所触,即理之所触。

40.心之所嗅,即理之所嗅。

41.心之所味,即理之所味。

42.心之所觉,即理之所觉。

43.心之所思,即理之所思。

44.心之所想,即理之所想。

45.心之所忆,即理之所忆。

46.心之所忘,即理之所忘。

47.心之所行,即理之所行。

48.心之所止,即理之所止。

49.心之所言,即理之所言。

50.心之所听,即理之所听。

51.心之所视,即理之所视。

52.心之所触,即理之所触。

53.心之所嗅,即理之所嗅。

54.心之所味,即理之所味。

55.心之所觉,即理之所觉。

56.心之所思,即理之所思。

57.心之所想,即理之所想。

58.心之所忆,即理之所忆。

59.心之所忘,即理之所忘。

60.心之所行,即理之所行。

人性本善之道

王阳明心学强调人性本善,认为人的内心本来就具有良善的品质,只是被各种外在因素所遮盖。因此,要实现自我完善,需要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现自己内心的本善品质,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步骤一:自我反省

王阳明心学认为,自我反省是实现自我完善的第一步。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缺陷,从而寻找改进的方向。在自我反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否有不当之处。

2.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评估。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思想是否正确,是否有偏差。

3.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评估。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情绪是否稳定,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步骤二:修正思想和行为

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找到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问题和缺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正。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寻找问题的根源。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2.制定改进计划。我们需要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的目标和步骤。

3.执行改进计划。我们需要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改进,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4.持续反思和改进。我们需要持续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进行改进。

步骤三:发现内心的本善品质

王阳明心学认为,人的内心本来就具有良善的品质,只是被各种外在因素所遮盖。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自我反省和修正,发现自己内心的本善品质,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关注自己的内心。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内心,发现其中的善良品质。

2.积极培养内心的善良品质。我们需要积极培养内心的善良品质,比如爱心、善良、宽容等。

3.将内心的善良品质转化为行动。我们需要将内心的善良品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王阳明心学精髓及解释

王阳明心学精髓及解释如下: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3、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

4、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5、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6、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7、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8、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9、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10、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1、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12、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13、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14、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15、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解释

王阳明的心学经典语录汇总如下1、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4、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6、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7、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9、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10、一齐众楚,最易摇夺。11、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12、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13、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1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1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1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1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1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1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20、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21、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22、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23、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24、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2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26、动亦定,静亦定。27、古之君子,洞物情之向背而握其机,察阴阳之消长以乘其运,是以动必有成而吉无不利。28、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王阳明心学原文及译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王阳明心学原文及译文、王阳明心学原文及译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