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黛丽赫本剧照

奥黛丽赫本剧照(奥黛丽赫本,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绽放出人性中最“优雅”的光芒)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6-28 06:35:43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大家好,关于奥黛丽赫本剧照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奥黛丽赫本,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绽放出人性中最“优雅”的光芒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奥黛丽赫本,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绽放出人性中最“优雅”的光芒

                                              ——奥黛丽赫本在我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电影明星是纸醉金迷,浅薄和俗气的。但直到我偶然间知道奥黛丽赫本这个名字时,特意搜索了《罗马假日》的剧照,被安妮公主这张剧照惊艳到了,优雅而不失灵动,最绝的是她的大眼睛仿佛会说话,俏皮上扬的嘴角微微勾起,在雍容华贵的礼服衬托下高贵典雅,气质清新脱俗,简直自带天使光环。 虽然是黑白照片也无法掩盖她令人艳羡的灵动的气质,一时之间竟模糊了演员与真正的安妮公主的形象,他们重叠在了一起。她往那一站就是一个真正的公主,典雅高贵,矜持有礼,一举手一投足,都足以让人仰视。奥黛丽赫本饰演安妮公主是她人生中第一部电影主角,那年她是24岁的新人,这部影片帮她彻底在电影圈站住了脚跟,一举夺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随后开启了一个奥黛丽赫本的时尚穿衣风格时代;赫本风的白衬衫,赫本风的短发发型,赫本风格的妆容,直到今天还是很多年轻女孩争相模仿的时尚元素。我想,奥黛丽赫本的风格不只是优雅的代名词,流传到今天已然是经典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优雅的背后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苦痛,她站在那始终淡定从容让我看到了女性的另一种魅力。 优雅其实不仅仅是一种美,还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 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银行家,母亲是荷兰贵族后裔,爵位男爵,家族谱系可以追溯英王爱德华三世。本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长大可以预见到的幸福,然而在她6岁那年父亲抛下她和母亲突然离家出走,了无音讯。三年后,父亲回来了,父母正式离婚,好在这样的家庭,让她得到了几年相对好的教育。父亲的离去,是奥黛丽赫本心里永远难以愈合的伤口,导致她成年以后非常的缺爱。这时二战在持续,离婚后的母亲带着幼小的赫本回到了荷兰的姥姥家。1940——1945年,纳粹占领了荷兰,有人散播谣言说,赫本母亲家族有犹太血统,至此赫本一家成了德国纳粹的眼中钉。最疼爱她的舅舅和表哥被剥夺了生命,一个哥哥被送去劳改,一个送到了战场。物质匮乏的战争年代,荷兰陷入了饥饿,贫困,寒冷与疾病的困境。为了活命她和母亲躲在地下室,最难时她每天只能靠喝水,用郁金香球根来缓解饥饿。好在趁德军检查松懈时,她可以有机会去一所舞蹈学校学习热爱的芭蕾舞,才能让她在残酷的战争硝烟下坚持过来。她还私下里用芭蕾舞表演机会去为反抗军筹款。很多年后她回忆说——“我很清楚,要被他们抓到绝对不会留下活口。”她坚强,勇敢,更有一颗爱国的心。和她合作《罗马假日》的演员,格里高利·派克这样谈起赫本:“她没有这一行常见的笑里藏刀,蜚短流长那种个性,我很喜欢她,其实我爱她,要爱上她实在太容易了。”他们合作一次成为了一生的挚友,他守护了她一生,可惜的是阴差阳错下赫本嫁给别人。赫本的丈夫是一名演员兼剧作家梅儿,比她大十几岁,他的出现正好给了她父亲般的安全感和依赖,不顾母亲的反对和这个男人结了婚。然而婚后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事业上女强男弱让男方非常难以忍受,逐渐心里不平衡控制她伤害她,经历了几次流产,最后终于生下儿子,为了挽救这岌岌可危的婚姻,她选择放弃自己的事业回归家庭,然而丈夫出轨了,这一年赫本再一次流产,她的这段婚姻也宣告结束了。这时派克给了她电话,给了关心和问候,这个远在美国的男人让赫本感受到了温暖。赫本在电话里,向他诉说自己为了这段婚姻很努力了,可还是这样了,她说:“太难了,真的太难了。”她向派克表达了自己想要拥有完美的婚姻的愿望,然而派克不能给。此时派克再婚不久,俩人再一次失之交臂。这一年冬天,赫本邂逅了一名意大利心理医生安德烈·多蒂,在多蒂的热情追求下,七个星期后他们火速闪婚,不久后拥有了他们的孩子。鉴于上一段婚姻的失败,她选择息影在家做好贤妻良母这个角色。然而多蒂并没有珍惜,而是在此期间多次出轨,赫本一直都选择忍让。不久后,赫本收到了多蒂的离婚文件,赫本颤抖地在这份文件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于是,第二段婚姻也宣告结束。或许缺爱的孩子,越想得到爱,越得不到吧!谁也不会想到,温柔美好的赫本,情路却如此坎坷。她童年被父亲抛弃,经历战争亲见最亲的人死亡,贫穷,挨饿,婚姻的种种不幸,这些经历单拎出来每一件在我们自己身上都足够不幸,而她依然坚定勇敢。她说:或许是上天眷恋她,在她51岁时遇见了陪伴她走完生命终点的伴侣罗伯特,他们一起致力于慈善事业。晚年息影的她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使,拖着病弱的身体,赴拉丁美洲和非洲救助那些贫困挨饿的孩子们。她曾经坐货运飞机的米袋子上面,不顾危险飞到战火纷飞的索马里。还多次向全世界呼吁关爱儿童,和联合国的同事们一起为落后地区的儿童争取到6000万美元的国会拨款。在她晚年的一些照片里,再也没有年轻时光彩照人,但是在她的笑容里还是能窥见到这个女人一生精致的痕迹。她站在那永远背直挺的,一如少年时那般利落,自信从容。看到很多人,一有不如意就报复社会,嫉妒伤害人,我想说,我们活在这个世上,总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幸,但这样不是你自暴自弃的理由。“当你长大时,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一只用来帮助别人。”她一直是这样想的,也做到了,她是唯一一个人如电影里角色一样美好的女演员。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真正真善美,美丽坚强,优雅且勇敢。她活出了,所有女人梦想的样子,人生虽然经历坎坷,但很完美!她不是真正的公主,却被全世界的人们奉为永远的“安妮公主。”

《爱乐之城》致敬的18部经典影片

《爱乐之城》 《爱乐之城》以复古的风格讲述了一个当代故事,片中大量致敬了影史经典影片,其中最集中的一段就是片尾的幻想片段,配乐名称是“Epilogue”,咱也可以叫“假如男女主角在一起”。《百老汇旋律》(Broadway Melody of 1940,1940) 在《爱乐之城》的幻想片段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在星光点点的水面上翩翩起舞,这一幕参考了《百老汇旋律》中的经典片段。《百老汇旋律》剧照 《爱乐之城》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1942) 虽然不是一部歌舞片,但《卡萨布兰卡》多次出现在《爱乐之城》中。比如,艾玛.斯通的房间墙上贴着《卡萨布兰卡》女主角英格丽·褒曼的巨幅画像。 《爱乐之城》中的英格丽·褒曼画像 又比如,艾玛.斯通在咖啡店再遇瑞安.高斯林后告诉后者对面的窗户就是《卡萨布兰卡》里亨弗莱·鲍嘉和英格丽·褒曼往外望的窗户。 《卡萨布兰卡》剧照 《爱乐之城》,字幕:药丸字幕组 再比如,与《卡萨布兰卡》一样,《爱乐之城》中的男女主角尽管深爱对方但都选择了离开,两人各走各的路但心中永远共享一段美好的恋爱时光。 甚至,两者的音乐都有共通之处。《卡萨布兰卡》中有勾起二人回忆的《As Time Goes By》,《爱乐之城》中有瑞安.高斯林在初遇艾玛.斯通时所弹奏、多年后再遇时特意再度弹起的《Mia & Sebastian’s Theme》。《锦城春色》(On the Town,1949) 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凯利合作的歌舞片,讲述了三个水兵在纽约的故事。 《锦城春色》 在《爱乐之城》中,幻想片段里出现的水兵便致敬了《锦城春色》。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1951) 吉恩.凯利的经典歌舞片。 《爱乐之城》在幻想片段中借鉴了本片,比如手绘的巴黎主题背景墙。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爱乐之城》 另外,《爱乐之城》幻想片段的许多布景和舞蹈演员的服装都借鉴了《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爱乐之城》 《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1952) 说到好莱坞歌舞片,《雨中曲》是绝对无法绕开的一部经典,也是所有歌舞片中鸟哥最喜欢的一部。本片的主创仍然是歌舞片二人组斯坦利.多南和吉恩.凯利。 《雨中曲》是影史所有电影中被致敬最多的影片之一,《爱乐之城》多次向本片致敬。导演达米恩.查泽雷坦言《雨中曲》是《爱乐之城》的灵感之一。 最明显的致敬镜头就是瑞安.高斯林在夜色下绕着路灯唱起歌谣的镜头,这也是《雨中曲》最最经典的镜头。 《雨中曲》 《爱乐之城》瑞安.高斯林绕路灯 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边交谈边经过街道上拍片现场的镜头也是向《雨中曲》的致敬。 《雨中曲》 《爱乐之城》 而在片尾的幻想片段中,《爱乐之城》更是大段借鉴了《雨中曲》对于色彩、布景、场景调度等画面元素的使用。 《雨中曲》 《纽约美女》(The Belle of New York,1952)&《人人都说我爱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1996) 在《爱乐之城》的天文馆舞蹈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飞了起来,在一片星空中跳舞。 《爱乐之城》 PS:看到这一幕,鸟哥脑海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那个测试题吗?!俩人到底顺时针转还是逆时针转呢?你们仔细看看。 这样脑洞大开的画面是在致敬《纽约美女》和伍迪.艾伦指导的《人人都说我爱你》。这两部影片中,都有角色跳着跳着飞上空中的镜头,但没有太空做背景。《纽约美女》 《人人都说我爱你》 《篷车队》(The Band Wagon,1953)&《礼帽》(Top Hat,1935) 《篷车队》的经典桥段是男主角Fred Astaire和女主角Cyd Charisse在月色下的中央公园翩翩起舞。 《篷车队》 《礼帽》中也有双人舞蹈场景,而且人物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起身跳。 《礼帽》 在《爱乐之城》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在洛杉矶的月色下起舞的这场戏便受到了《篷车队》和《礼帽》的影响。 《爱乐之城》 《无因的背叛》(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在《爱乐之城》中,瑞安.高斯林约艾玛.斯通看电影,这部电影就是《无因的背叛》。 《无因的背叛》 正是这次相约让艾玛.斯通离开了前男友、投入了瑞安.高斯林的怀抱。 高斯林还模仿剧中人物说出了本片的一句经典台词:I’ve got the bullets。 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还在《无因的背叛》中出现的天文馆里上演了一段浪漫舞蹈,确定了彼此的恋爱关系。 《爱乐之城》,驶向天文馆 《红气球》(The Red Balloon,1956) 这部法国电影并不是一部典型的“电影”,它只有34分钟,充满诗意。《红气球》 在《爱乐之城》的幻想片段中,有个举着红色气球的小男孩,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从他身旁走过。这短短一幕正是致敬了《红色球》。 《爱乐之城》 《甜姐儿》(Funny Face,1957) 斯坦利.多南导演、奥黛丽.赫本主演的歌舞爱情喜剧。 《甜姐儿》剧照 在《爱乐之城》的幻想片段中,艾玛.斯通在凯旋门的布景前举着气球,这一幕正是致敬了《甜姐儿》中奥黛丽.赫本的那一幕。 《爱乐之城》 《瑟堡的雨伞》(The Umbrellas of Cherbourg,1964) 《爱乐之城》深受这部由雅克·德米(Jacques Demy)执导的法国歌舞片的影响,导演达米恩.查泽雷坦诚本片和《雨中曲》一样是《爱乐之城》的灵感来源。 在《瑟堡的雨伞》中,原本深爱的一对男女因故分离,最后各奔东西,多年后偶遇后,发现彼此对对方仍有感情,但为了不破坏彼此的幸福生活,再度告别。《爱乐之城》在故事架构上简直如出一辙。 《瑟堡的雨伞》 《柳媚花娇》(The Young Girls of Rochefort,1967) 同样是雅克.德米的作品。《爱乐之城》片头的高速公路堵车歌舞片段就致敬了这部影片。《柳媚花娇》 《爱乐之城》 《生命的旋律》(Sweet Charity,1969) 艾玛.斯通在室友们的劝说下穿起礼服出门的那场歌舞戏在色彩与舞蹈方面参考了这部影片的经典场景。《生命的旋律》 《爱乐之城》 《不羁夜》(Boogie Nights,1996) 影片第一幕中有一场派对的戏,有人跳入泳池,镜头便从泳池的角度来拍摄泳池周围的热闹场景。《爱乐之城》,字幕:药丸字幕组 这个镜头致敬了《不羁夜》中的泳池派对场景。 《不羁夜》 《红磨坊》(Moulin Rouge,2001)&《睡美人》(Sleeping Beauty,1959) 在《爱乐之城》的天文馆舞蹈中,瑞安.高斯林和艾玛.斯通在云层中牵手。 《爱乐之城》 这一场景致敬了《红磨坊》和《睡美人》。 《红磨坊》 《睡美人》 除了这些影片,《爱乐之城》对电影艺术最大的致敬是使用了好莱坞黄金时代最常见最传统的布景效果、色彩质感和音乐色彩。

除了圆裙、小洋装和衬衫,用这5 样单品复刻「奥黛丽赫本」的美

有一个女子,所有关于华丽的词藻都不足以形容她,她占据了整个时代的风华,是过去的指标,是现在的经典,是未来的传奇,如果少了她的名字,那 时尚 史记大概也没有了厚度。

她的眼睛总是闪着点淘气的慧黠,嘴角噙在快乐自信的高度,她是《罗马假期》中溜入民间的安妮公主,也是那个站在蒂芬妮橱窗前吃早餐的荷莉,更重要的是,她是每个人心里永远的奥黛丽赫本,不论现在流行的单品是宽裤还是窄裤,大势是长发还是短发,主流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始终没有人会反驳奥黛丽赫本是美丽的代名词。

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父亲是英国银行家,母亲是荷兰贵族后裔,也许正因为有着皇家血统,天生散发的贵族气息让我们对奥黛丽赫本就是《罗马假期》里的公主深信不疑。奥黛丽赫本父母离婚后,随着母亲回到荷兰并学习芭蕾,之后二战爆发,因赫本母亲被谣传有纳粹血统而被迫害,经历饥荒时期甚至常以郁金香球根为食,长期下来的营养匮乏不但让赫本身形消瘦、肌肉发育不良,还进而影响到芭蕾的学习,芭蕾梦也因此随风而逝。

赫本虽然不能成为首席舞者,但依然希望能以其他方式站上舞台,因此转战模特儿、广告、舞台剧等等,但最重要的转捩点,莫过于法国拍摄外景时,被知名作家柯莱特相中成为柯莱特著作《金粉世界》的舞台剧女主角,赫本更因这部舞台剧的巡演而获得剧场界最高荣誉「东尼奖」最佳女主角!

在这一切的机缘中,赫本也拿到了《罗马假期》女主角的机会并让她一举成名,而接着《龙凤配》、《甜姐儿》、《第凡内早餐》、《战争与和平》 、《甜姐儿》、《黄昏之恋》都是她演艺生涯中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虽然演艺事业如日中天,但情场职场两得意并没有发生在赫本身上,从最初与有婚约的未婚夫解除婚约,与第一、二任丈夫离婚,最后才在晚年时遇到被赫本称为「心灵伴侣」的沃斯德,并与沃斯德相伴度过晚年。

曾经历战乱的赫本十分重视孩子的人权,晚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时常前往偏远国家帮助孩子,也会弱势孩子发声、募资,奥黛丽赫本不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无法复制的美丽,更把爱遗留人间继续灿烂。

奥黛丽赫本说过:「外貌是女人不可或缺的资本。」,从现在开始就向赫本学习穿搭,让自己的美丽永不褪色吧!

◆ 中长高腰圆裙

电影罗马假期中深深存在大家脑海中的画面绝对是赫本穿着清爽水蓝色圆裙,配上可爱的白色短袖衬衫大口吃着冰淇淋的模样了,圆裙不但散发优雅气息,还可以让身形看起来更修长,对自己腿型不满意的女孩圆裙绝对是你的救世主。

▼圆裙X有领衬衫是最经典的搭配了,俏丽又清新,也可以像赫本再绑上领巾缀饰让视觉更丰富。

◆ 格纹衬衫

复古格纹衬衫永远不会被 时尚 抛弃,不但可以展现休闲与干练双重气息,穿法也是百百种,除了单穿,像赫本里面穿件素色衣打底再套上格纹衬衫随意一绑,率性又自在!搭编发现赫本好像很喜欢把格纹衬衫领子立起来耶。

◆ 黑裤

如果你的衣柜里没有一件黑裤,那我真的不知道What’s wrong with you?毕竟实在想不到有任何一件单品无法跟黑裤当好朋友,赫本也是黑裤爱好者,简单素色上衣就能与黑裤联手打造出经典的好质感,虽然是全黑穿搭但可以在上衣款式做变化,高领、条纹、圆领都是不同的气质。

◆ 小洋装

或许赫本与你的年代有光年般的距离,但是你一定时常看到有人复刻赫本在《第凡内早餐》中穿着黑色洋装的经典剧照,一件小洋装可以是你的野外踏青的日常,也可以是你跟客户谈判中战无不胜的战袍,不知道怎搭的时候,小洋装永远不会让你失望的。

◆ 腰带

腰带、腰带、更多的腰带,赫本穿搭中最常使用的配件不是帽子就是腰带,除了当配件点缀以外,也可以让你更接近完美比例,小小一条腰带就能抓出曲线,如果像赫本在西装外套绑上腰带也非常时髦。

在搜集照片的时候真的太难挑选了,奥黛丽赫本每一张照片都美的太震撼,每一张都有独特的风貌,穿搭更是怎么看怎么想跪!百年难得一见,大概不过如此吧。

— THE END —​​​​

『 我是挑款师Anier,一个对热衷奢侈品的女孩 』

奥黛丽赫本拍过哪些电影

1948年,奥黛丽·赫本出演电影《荷兰七课》,在剧中奥黛丽·赫本扮演一位空姐,用英语和荷兰语向观众讲解,这是她的银幕处女作。1948年,出演歌舞剧《高跟纽扣鞋》(High button shoes ),这是她第一次以舞者身份出演歌舞剧。1949年,出演歌舞剧《塔塔酱》,在剧中饰演了瑜伽学生、女店员、古典芭蕾舞者等。1950年,出演歌舞剧《开胃酱》(Sauce Piquante),奥黛丽在剧中有了独舞的戏份。封后作品《罗马假日》剧照封后作品《罗马假日》剧照1951年,出演电影《野燕麦》,在片中扮演一位打扮时髦夸张的电话接线生;出演电影《天堂里的笑声》,奥黛丽在片中饰演一位甜美性感的卖烟女孩;出演电影《械劫装甲车》,在片中饰演“奇姬塔”(Chiquita),与男演员亚力克·吉尼斯表演对手戏;出演电影《少妇轶事》(Young Wives’ Tale ),在剧中,奥黛丽饰演一位美丽的单身打字员;出演电影《蒙特卡洛宝贝》(Monte Carlo Baby ),由于赫本通晓法语,故在《蒙特卡洛宝贝》的英语和法语版里出演同一角色;出演电影《双姝艳》,饰演“诺拉·布伦塔诺”(Nora Brentano),候选期间,导演宣布奥黛丽是这个角色的第一候选人;出演戏剧《金粉世界》,在剧中奥黛丽扮演主角“琪琪”——这也是她的第一个戏剧女主角,这部戏剧在美国百老汇连演了219场,直到1952年中旬才暂时闭幕。她也因在剧中的表演获得了戏剧世界最佳女主角奖。1952年,出演电影《罗马假日》,饰演“安娜公主”,这是奥黛丽在电影中首次出演女主角,并与格里高利·派克表演对手戏。凭借这部电影,赫本收获了人生第一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并获奖。1953年,出演电影《龙凤配》,奥黛丽在片中饰演女主角“萨布里娜”,并与亨弗莱·鲍嘉、威廉·霍尔登表演对手戏。这部《龙凤配》是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为奥黛丽·赫本量身打造的电影,并且在服装方面都是由奥黛丽亲自前往法国选购的。奥黛丽与纪梵希的时尚传奇由此拉开序幕。奥黛丽赫本在电影《龙凤配》中奥黛丽赫本在电影《龙凤配》中1954年,出演戏剧《美人鱼》(Ondine ),在剧中奥黛丽饰演美人鱼“翁蒂娜”,这是奥黛丽与丈夫梅尔·费勒第一次合作演出戏剧。这部剧让奥黛丽获得了托尼奖最佳女主角。1955年,出演史诗电影《战争与和平》,在剧中奥黛丽扮演众人皆知的女主角“娜塔莎”。这是奥黛丽与丈夫梅尔·费勒第一次合作出演电影。1956年,出演歌舞剧《甜姐儿》,奥黛丽饰演女主角乔·斯托克顿,在剧中她与弗雷德·阿斯泰尔共舞,这也是奥黛丽参演此片的重要原因。这部电影也称得上是奥黛丽·赫本50年代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同时,这部电影被影评人称为“派拉蒙歌舞片时代最后的辉煌”。同年,出演电影《黄昏之恋》,奥黛丽在剧中扮演怀春少女艾莲·查维斯,男主角是比她大28岁的加里·库伯,加里在剧中饰演赫本的情人。奥黛丽赫本在电影《战争与和平》中奥黛丽赫本在电影《战争与和平》中1957年,出演电视剧《魂断梅耶林》,奥黛丽与丈夫梅尔·费勒共同出演男女主角,这是他们合作的唯一一部电视剧。1958年,出演电影《修女传》,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奥黛丽在剧中饰演卢卡修女。同年,出演电影《绿厦》,在剧中饰演了丛林精灵莉玛,这部电影是其丈夫亲自操刀担任导演为奥黛丽量身打造的第一部电影。1959年,出演电影《恩怨晴天》(The Unforgiven),在剧中扮演了一位被白人收养的印第安女孩,这是奥黛丽唯一一部西部片。1960年,出演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在片中她饰演了一位流连于上层社会、渴望钓到金龟婿的应召女郎霍莉·格莱特利,这部电影也确立了奥黛丽在时尚界拥有无法被替代的位置。电影《甜姐儿》宣传照电影《甜姐儿》宣传照1961年,出演电影《双姝怨》,剧中奥黛丽与女演员雪莉·麦克连恩出演对手戏,也是与导演威廉·惠勒的第二次合作。1962年,出演电影《谜中谜》,本片中与赫本表演对手戏的是加里·格兰特,并且这也是奥黛丽第一次尝试出演悬疑片。同年,出演电影《巴黎假期》,奥黛丽在剧中与威廉·霍尔登合演,并且表演双重角色Gabrielle Simpson。1963年,出演歌舞剧《窈窕淑女》,饰演女主角底层卖花女伊莱莎·杜尔利特。1965年,出演电影《偷龙转凤》,剧中奥黛丽与彼得·奥图饰演对手戏,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她第三次与威廉·惠勒合作。1966年,出演电影《俪人行》,在本片中奥黛丽与小她6岁的阿尔伯特·芬尼配戏,饰演一对婚姻濒临破裂边缘的夫妻。本片是奥黛丽与斯坦利·多南第二次合作。电影《蒂凡尼的早餐》片头经典一幕电影《蒂凡尼的早餐》片头经典一幕1967年,出演电影《盲女惊魂记》,奥黛丽在片中饰演一位盲女,这是她在事业上的又一次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导演泰伦斯·杨,正是二战时将奥黛丽从纳粹魔爪中解放出来的那位炮兵军官。本片也是赫本最后一次与丈夫梅尔·费勒进行合作。1975年,出演电影《罗宾汉与玛丽安》,奥黛丽在片中饰演修女玛丽安,并且与肖恩·康纳利表演对手戏。这部作品是奥黛丽在息影8年后的复出作品。1978年,出演电影《血统》,奥黛丽在阔别十一年后再次与导演泰伦斯·杨合作。1980年,出演电影《哄堂大笑》,在剧中饰演角色Angela Niotes1986年,友情出演电视电影《窃贼之爱》。1988年,出演电影《直到永远》,奥黛丽在片中客串了一位雍容高贵、令人怀念的白衣天使。这部电影是奥黛丽的息影之作。1993年,出演纪录片《世界花园》,奥黛丽在片中扮演解说员的角色,讲解各种各样的花。这也是奥黛丽生前的最后一部影视作品。

奥黛丽 赫本演过的所有电影

  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知名舞台剧与电影女演员,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  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位的穿着而著称。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如《罗马假日》、《第凡内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多数人眼中的经典巨作。  生平  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顿(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奥黛丽的父亲约翰·维克特·赫本-鲁斯顿(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女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  童年  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位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至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庭(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窜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  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处决,母女俩被迫过著贫困的生活:据说在1944年荷兰饥荒期间,她常以郁金香球根维食,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她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链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  踏入影坛  成名  战后,赫本与母亲带著省吃节用存下来的100英镑到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部荷兰片中饰演跑龙套角色。经过数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名芭蕾舞者。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这年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电影《天堂的笑声》露脸,正式成为电影演员,并在一些电影中演出较次要的人物。之后她在电影《双珠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地卡罗宝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意外被相中成为音乐剧《金粉世界》(Gigi)的女主角,进而开启她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还被《双珠艳》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其新影片《罗马假日》试镜,获得非常好的赞誉,从而得到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GIGI的演出。她在其间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东妮奖最佳女主角。但为赶拍《罗马假期》,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八个月演出后结束。这年因无法兼顾事业与婚姻,她取消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  1953年,并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正式上映。由于成功刻画剧情,这部片在世界各地掀起风潮:其中赫本在片中表现出公主的高雅气息,以及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1954年3月25日,赫本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翁蒂娜》中的精采表演再荣获东妮奖殊荣。  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由于《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修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翁蒂娜》演出的演员梅尔·法利尔(Mel Ferrer) 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  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巴黎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尚·赫本·法利尔(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第凡内早餐》。  转型  虽然《第凡内早餐》的作者原属意玛丽莲·梦露饰演女主角赫莉·葛莱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与强尼·莫瑟的月河而与电影公司起冲突,是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片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  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姝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谜》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  晚年  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  1989年,赫本在其生涯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中饰演天使一角。1988年至1993年间,赫本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帮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们,亲赴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88年度奥斯卡人道奖授予了她。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德蕾莎修女获悉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康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谢纳(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  影响  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美丽善良的“安娜公主”,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了她的的纪念邮票。去世11年后,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2004年的时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数,荣登女性榜首。《Vogue》杂志发言人表示:“大家觉得奥黛丽·赫本高贵又有气质,她的美丽永恒不变!一讲到Style,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  时尚·情绪  不盲从流行  奥黛丽·赫本是二十世纪最受到崇拜与争相模仿的女性之一,她鼓励女性去发掘与强调自己的优点,不仅改变了女性的穿着方式,也改变了女性对自我的看法。“她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了解自己的容貌与身材,优点与缺点。她知道要穿着削肩的晚礼服遮住自己嶙峋的锁骨。我为她设计的款式终于变成广受欢迎的时装,我将之命名为‘萨布丽娜露肩洋装’。”纪梵希如实评价他的好搭档———奥黛丽·赫本对于时尚的领悟和把握能力。赫本了解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她发展了属于她自己的风格。她引领的风潮,前卫的风格几十年来风行不坠,历久弥新。可能她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要盲目地跟着流行走,趋之若鹜。事实上,她总是遵循着自己的趣味,坚持着自己的步调。任何衣服穿在她的身上,绝对不会显得喧宾夺主,这就是时尚界所说的“是奥黛丽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在奥黛丽身上”。  不迷信性感  奥黛丽·赫本正出现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乐观主义盛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美国乃至世界的充满光荣与梦想的鼎盛时期。女性也正在这一时期得以纷纷步入职场,接受大学教育,经济独立,寻求自己的梦想。此时她们全身心追求的角色楷模,已经不是男性心中幻想的那种理想女性,而是女性自我的理想样貌。奥黛丽·赫本正是应社会潮流和时代女性的需求而生。她以其欧洲人的优雅与美国人的活力、成熟世故与天真清纯复杂交织的特质,以其与生俱来的对时装的敏锐、识见与体悟,建立了现代美学的新标准。在20世纪乃至今天,是奥黛丽·赫本以激进的姿态和绝对的勇气,改变了世人所公认的美女定义。她特立独行的扁平身材、短发、平底鞋、剪裁合体的简洁裤装、衬衣等等,将女性从简·罗素式的蓬松卷发、紧身毛衣、紧身窄裙和高跟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女性从对丰满的胸部或身体的近乎偏执的或自虐般的自我预设中解放出来———“她是第一位不以性感取胜的人”。  主要作品  直到永远 Always (1989)  罗宾汉与玛莉安 Robin and Marian (1976)  盲女惊魂记 Waut Until Dark (1967)  丽人行 Two for the Road (1967)  偷龙转凤 How to Steal a Million (1966)  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1964)  巴黎假期 Paris - When It Sizzles (1964)  谜中迷 Charade (1963)  双姝怨 The Children’s Hour (1961)  第凡内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恩怨情天 Unforgiven, The (1960)  翠谷香魂 Green Mansions (1959)  修女传 The Nun’s Story (1959)  黄昏之恋 Love in the Afternoon (1957)  甜姐儿 Funny Face (1957)  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 (1956)  龙凤配 Sabrina (1954)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1953)

赫本最后一部电影剧照曝光导演斯皮尔伯格:她比我想象中朴实!

我的话: 在奥黛丽・赫本主持《世界花园》的前一年,她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直到永远》里饰演天使哈普一角,在片中穿着宽松的长裤与高领套头毛衣,这是她和埃伦・米罗尼克一起合作设计的服装。在这部影片中,她乘着一道白光面带笑容出现,而整个背景是金黄色的原野。虽然谁也没料到这是她最后的一部电影,但这部电影却真实反映出她的精神哲学。

人生峰回路转何其有趣,就像奥黛丽・赫本可以遇见“灵魂伴侣”罗伯特・沃特斯,如果他们是在她18岁时相识,她可能永远不会欣赏他。许多访谈都会问到他们何时要结婚,奥黛丽・赫本套用威廉・怀勒的话:“东西没坏,就不用修理。”而在摄影机不断转动的当儿,她笑了一下,对于未来她还有许多期待。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上星期才打电话过来,他寄了一个剧本,希望她在《直到永远》这部电影里饰演一位好心的天使。

这部电影在蒙大拿开拍,这是奥黛丽・赫本未曾去过的地方,退体之后,她真的不需要接太多的工作。她仿佛又回到多年前,伦敦那个瘦瘦的芭蕾舞者参加《罗马假日》时忐忑犹豫的心情。关于未来谁能预料?没有人可以事先做好计划,她的孩子都已 健康 地长大成人,罗伯特・沃特斯和小狗们相伴在旁,又有勤快的管家帮她照顾花园,“和平之邸”的安适岁月是她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这部改编自皮特·桑迪克的经典小说《一个叫乔的人》由理查德・德瑞弗斯主演,描述一个喜欢冒险的传奇飞行员,为了救朋友的性命而牺牲了自己,他想要帮助心爱的女人寻找真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发现在影坛享有盛誉的奥黛丽・赫本“比我想象得要朴实”。

在10天的拍摄过程中,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记得作者和奥黛丽・赫本一起研究她的声音,“这是飞行员、钢琴家和其他人所仰赖的,”奥黛丽・赫本常这样询问:“他们追寻,祈求它,而这常常也是他们最需要的,这是他们在呼吸间得到的,这就是所谓的精神与激励。但现在我们必须将它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要做的。”

在幕后,奥黛丽・赫本对于在蒙大拿拍片的感觉和在《甜姐儿》中与弗雷徳・阿斯泰尔淋湿的感觉一样,奥黛丽・赫本和德瑞佛斯的第一幕戏,她必须站在绿茵如织的小岛上的一棵树旁,那棵树代表从人间长向天国的树。这棵树被一片树林环绕着,但树林在两年前已变成焦土。

奥黛丽・赫本的车子缓缓从远处开过来,每个工作人员几乎都定住不动,虽然每个人都看过史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却不曾见过奥黛丽・赫本本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娓娓道出当时的情形:“你可以想象有80多个人,个个瞪大眼睛看着她,奥黛丽・赫本很快地就浑身不自在。毕竟,她并不希望得到特殊待遇,而我之前也答应过。”

“更糟糕的是,奥黛丽・赫本穿着一件纯白精致的衣服,根本不适合在这种泥泞土地上出入,所以她从车子到天堂的这段路,只好被抬着过来。大家就这样看着四周工作人员扛着坐在椅子上的她,走了50码的泥巴路,她在我们所有人的梦里一直像个公主,走到她的位置和进入打光区里。”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找到的有关“奥黛丽赫本剧照(奥黛丽赫本,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绽放出人性中最“优雅”的光芒)”的所有内容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对我们网站的其他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本站。